16家车企才成立的“不降价联盟”,寿命只有2天。
这些车企刚约定承诺不搞价格战,中汽协却突然发布声明,宣布删去承诺书中关于价格的表述。
(相关资料图)
不搞价格战的条款,失效了。
实际上,在承诺书发布第二天,已经有车企违反该条款,开始搞降价促销。
现在,限制价格的约定又被删除,更意味着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并不会终止。
对此,有网友评论道: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。
中汽协删除不搞价格战的条款
此次事件最核心的,还是前几天中汽协联合16家车企签署的《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》。
这次中汽协发布声明,是为了删除承诺书中“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”这一条。
对此,中汽协给出的解释是:
协会认识到,承诺书中“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”涉及“价格”表述,表意不当,有违《反垄断法》精神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中汽协并没有直接说违反了《反垄断法》,只是说不搞价格战的表述违反了《反垄断法》的精神。
不过,《反垄断法》中确实有关于价格的条例。
比如《反垄断法》第十七条,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中,第一个就是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。
另外,《反垄断法》第二十一条还规定,**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汽协说自己组织16家车企发布承诺书,是按照了《反垄断法》的规定,履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义务。
《反垄断法》第十四条,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,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,合规经营,维护市场竞争秩序。
看起来好像也占理。
总之,无论中汽协的出发点是什么,承诺书中与不搞价格战有关的条款,现在也只剩下了“坚持遵守行规行约,规范市场营销活动,维护公平竞争秩序”。
△原来的承诺书
由此基本可以确定,这些车企不打价格战的承诺已经无效。
其实,早在中汽协宣布删除表述之前,已经有车企违背了承诺。
联盟内部也开始破功
当初签署承诺书的16家车企包括:一汽集团、东风汽车、上汽集团、长安汽车、北汽集团、广汽集团、中国重汽、奇瑞汽车、江淮汽车、吉利控股集团、长城汽车、比亚迪、蔚来、理想汽车、小鹏汽车和特斯拉。
其中,特斯拉在签署承诺书的第二天,就推出Model 3/Y的新引荐奖励,购车人最高可得现金折扣,最高3500元,引荐人也能获得最高7000分积分奖励。
当然,特斯拉的引荐激励措施以前就存在。并且在这之前,特斯拉对Model S/X也推出了类似的现金折扣和积分激励政策。
但值得关注的是,特斯拉此前对于Model 3/Y车型的引荐计划只包括积分奖励,并不包括现金折扣。
因此特斯拉新引荐奖励一出,就有网友怀疑这其实是在背刺联盟,变相搞促销。
并且这次在中国发布新引荐奖励之后,特斯拉随后在美国、加拿大等市场也推出了Model 3/Y车型的现金折扣等激励措施。
看来在中国推出新引荐措施,很有可能是特斯拉全球促销计划的一部分。
相比于特斯拉比较隐晦的促销措施,上汽大众则直接把降价写在了明面上。
同样在签署承诺书的第二天,上汽大众直接宣布2023款ID.3最高立减3.7万,全系12.59万起,限量7000台。
并且,一汽大众也对ID.系列推出限时优惠措施,15.59万起售,还有最高7000元置换补贴和9000 ID.点券等优惠权益。
而通过对比,不难看出一汽大众其实也在降价,降价幅度最高6.3万。
明明签署了承诺书不搞价格战,结果还在降价促销,不禁让人怀疑这份承诺书是否有约束力?
现在看这份承诺书,最核心的承诺已经删除,很难判断其余的在未来会起多大作用。
并且,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,价格战大概率还是会继续。
怎么看待这次事件?
对于中汽协删除条款,有网友评论说,车企低价有低价的底气,有更好的生产资料和更高的生产效率,成本下降本身就是正常的。
换句话说,如果一家车企拥有先进生产制造工艺和成熟供应链,本来就能降低成本。
比如一体压铸技术,特斯拉开始用之后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、长安、赛力斯、丰田等多个车企也开始跟进。
为什么?因为能降本增效。
特斯拉曾介绍过,只需要一台大型压铸机,最短45秒就能造出一个Model Y的车身,如果使用传统工艺,则需要1-2小时。
并且,制造流程的简化也意味不需要那么多焊接工人,也不需要太大的占地面积。
体现在数据上,就是整车制造成本降低40%。
另外,采用一体压铸的Model Y重量也降低了30%,还有助于提高车辆续航。
除此之外,特斯拉还有高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,从硬件到软件,智能车核心技术全方位自研,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,让生产和成本更加自主可控。
并且在国内,精通这一套的还有比亚迪。业内曾评价比亚迪除了汽车轮胎和玻璃,其余核心零部件几乎都能自己研发自己生产。
如此综合下来结果就是,特斯拉单车利润能达到10426美元(约75445元),行业一流水平;比亚迪即使一辆车卖9.98万,也依然有钱赚。
所以,虽然表面上是在说车辆定价,但是和车辆定价最相关的还是看各个车企的生产和制造水平,而这个水平各车企又不一样,承诺书中所说“非正常价格”一开始就很难界定。
也难怪会有网友评价,这就是把一群企业拉到一起做做样子,然后继续走之前的路。
从种种表现来看,好像也确实如此。
你觉得呢?